寄托思緒的祭祀,如何供茶?
編者按:在傳統(tǒng)文化中,祭祀是國之大典,也是遍及民間的俗事。其實,祭典神靈,祭奉祖宗,祭奠死者,既有共性,又有不同。而在不同場合的祭祀,茶在其間也是各異的。
用茶葉祭祀,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,有文字記載的可追溯到兩晉南北朝時期。而在江西民間,“無茶不成祭”的觀念深深印在人們腦海里,許多地方保留著古老的用茶祭典神靈、祭奉祖宗、祭奠死者的風俗。
祭典神靈
不論在廟宇參拜神像,還是居家祭拜神仙,江西民間都喜歡斟上茶湯,據(jù)說神仙們都像常人一樣有喝茶的習慣。胡樸安的《中華全國風俗志》曾詳細記載了江西德安楊泗菩薩曬袍的風俗中,用茶祭拜神靈的情景:
德安于陰歷六月六日,俗傳為楊泗菩薩之誕辰。楊泗菩薩是日必須曬袍。家家戶戶之婦女及兒童,皆著新衣新裳迎接楊泗菩薩,須恭恭敬敬,不敢說一句笑談;如敢有說笑談,謂菩薩必將降災于其人之身。并將楊泗菩薩由此屋迎進到彼屋,名曰過案。所供之物,為麥制之發(fā)粑,及細茶、豬肉。供過之后,便將物品分給兒童,云食之菩薩必保佑其身體強健。
敬神要用“細茶”,民間認為是一種最大的虔誠;而敬神后的“細茶”,又成了福佑安康的“神物”。用茶祭神在海外也有所聞,日本的“茶有十德”其中之一為“請佛保佑”。
祭奉祖宗
在江西,敬奉祖宗牌位,或者祭掃祖先墓地時,除了各種祭祀品外,有的還要另外斟上一杯茶水。舊歷臘月三十日的團年飯前,祭祖先更是少不了香茶。人們先將煮熟的全雞、全鴨、全魚,分別裝入盤中,每樣貼上小紅紙圖案,并備好清茶、佳酒各一杯,齋飯一碗,后點燃紅喜燭,放較長的喜爆,由家庭主要成員開始在正廳堂上祭祖,然后全家男女老少圍桌入席團聚。
清明掃墓,在父母墳前叩祭時,要在墳頭灑一些茶葉,表示報答父母養(yǎng)育之恩,有如茶葉的芳香永遠銘記子孫心中。這種用清茶祭奉祖宗的習俗,除江西外,廣東等地也很盛行,連云南崩龍族也是如此,他們認為:“茶葉是茶樹的生命,茶葉是萬物的始祖。”“各個民族都喝茶,喝著茶水莫把祖宗忘。”(見宋思常編《中國少數(shù)民族宗教初編》)
祭奠死者
在民間喪葬禮俗用茶,也有許多講究,例如:人死后,“含尸金銀幣外,兼用茶葉米。”次朝夕奠,“就靈堂設(shè)奠,焚香、斟酒、點茶。”“唁出,喪主哭入,司賓筵客待茶。”(民國《安義縣志》稿本)“每逢七,親戚輪送楮鏹紙衣,供饌茶點,以七七為度。”(清·同治《會昌縣志》)
人死后要放置茶葉,據(jù)說死者的靈魂過孟婆亭時就可以不飲迷魂湯。這種習俗,南方各省都較盛行。表面看來,喪葬用茶含有愚昧、迷信,但剝?nèi)テ渫庖?,則含有清醒、理智的人生觀念,反對被鬼神隨意擺布。
注:本文版權(quán)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權(quán),請聯(lián)系刪除。
中國茶文化 茶文化與茶健康 茶葉的知識 茶葉分類 飲茶文化 茶的起源 茶的歷史 茶葉百科 飲茶吧本文標題:寄托思緒的祭祀,如何供茶? - 茶風茶俗_茶俗文化_各地茶俗_民族茶俗
本文地址:http://m.linjie8.com/chawenhua/chasu/13775.html